皇家永利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财政学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财政学

2018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财政学

 

为了使我院财政学学科的研究生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财政学学科专门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生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财政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财政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复合型财政学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掌握并运用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攻读的研究方向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研究。熟悉本研究方向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对相关学科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有较宽的知识面。具有从事科研、教学和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

3.必须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会话能力。要求必须参加全国CET六级考试,达到学校规定分数,否则,不得参加中期考核及毕业论文答辩。

4.较熟练地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能够应用计算机从事科研和经济管理工作。

二、学习年限

脱产攻读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前两年用于课程学习和对科研能力的培养,后一年用于教学实践(社会实践、访学等)和撰写毕业论文及答辩。

三、研究方向

财税理论与政策、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预算管理。

四、培养方式

1.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既要使硕士生深刻、全面地掌握理论与专门知识,又要使硕士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每位硕士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前须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

2.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制和导师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新生入学后,根据研究方向确定每位硕士生的导师。同时成立导师组,并确定负责人。导师组主要负责本专业硕士生的培养和指导工作。

3.硕士生的授课方式要因材施教,贯彻以培养硕士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自学、讨论、答疑为辅的灵活教学方式。

五、课程设置

攻读财政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力求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精而新的特点。硕士生的课程应能反映国内外本门学科发展的趋势和最新科研成果。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

(一)必修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2)中级微观经济学                         2学分

3)中级宏观经济学                         2学分

4)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学分

5)第一外语(英语一)                     2学分

6第一外语(英语二)          2学分

7)中级计量经济学                         2学分

8)经济学前沿专题                         2学分

9)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2学分

10)高级实证研究统计方法与软件            2学分

11)第一外语(口语、听力一)              1学分

12)财政理论与政策                        2学分

13)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2学分

14)财政支出经济分析                      2学分

15)预算管理专题                          2学分

(二)选修课

1)税收理论与政策                         2学分

2)公共管理专题                           2学分

3)中亚财税制度比较                       2学分

4中国财税史                             2学分

5)财税前沿专题讲座                       2学分

6)财税经典文献选读                       2学分

7)区域经济学                             2学分

8)产权理论与制度经济学                   2学分

9)经济博弈论                             2学分

10)第一外语(口语、听力二)              1学分

11)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2学分

六、成绩考核

    硕士生按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全部课程,并通过考试成绩合格,至少取得40学分后,方可进行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

考试成绩只有达到60以上,才能取得该课程的学分。跨专业硕士生必须另外补修以下科目(如果在本科阶段已学过以下科目,并有成绩证明,可以免予补修):

本科专业非经济类学生:1.财政学;2.国家税收;3.会计学原理;4.货币银行学;5.经济法。

本科专业经济类非财政专业:1.财政学,2.财务会计,3.国家税收。

七、实践活动

研究生应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践环节的内容包括为本、专科学生授课、辅导,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参与社会调查,参加导师主持的课题研究等。社会实践活动需经导师检查、评定后,方可记2学分。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可以在假期或者在第四、第五学期进行。

八、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所修课程经考核合格、参加全国CET六级考试并达到学校规定分数、公开发表论文1篇以上者,方可参加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不及格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九、学术论文

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答辩要求至少在公开出版的期刊发表2篇学术论文

十、毕业论文

硕士生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均达到培养计划的要求,经中期考核成绩达到通过以上者,方可进入毕业论文工作阶段。

硕士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从其研究方向范围内提出。选题确定后,要作开题报告,经导师组评议通过后,方可进行调研和论文撰写工作。

硕士论文的观点、结论和建议应在学术上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论文所涉及的问题要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硕士毕业论文的撰写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并通过学校有关学术不端的复制率检测。论文要求结构严谨,语句精炼通顺,条理分明,文字、图表清晰整齐。

毕业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